來源:http://121.41.75.155/hgy/ 時間:2017-06-07
核工業301大隊(原二機部309隊第1隊)隊部的變遷史,印象中有湖南邵東毛荷殿、洞口園藝場和衡陽羅金橋。星移斗轉,時光如梭,在經歷了過去艱難而輝煌的歲月之后,301大隊已在2007年搬遷至省會長沙市的中意一路,翻開了隊史的新一頁。
位于衡陽市南郊的羅金橋,當年距離市區約8公里,301隊的老基地就坐落于此。400多畝土地基本上都是沿著地形圖的等高線征地,沒有圍墻。自上世紀的1973年開始建設到2007年搬離遷至長沙,羅金橋老基地承載了301人太多的夢想與回憶。
流動性,是野外地質大隊的最大特點。當年隊伍年輕,常常根據地質找礦工作需要,說走就走。很多職工家里兩個炸藥箱便可裝下全部家當,一切都是因陋就簡輕裝上陣。隊部遷移頻繁,子弟們也是隨著父母工作地點的變換在不同的地方成長,不少孩子連小學階段的各個年級都是在好幾所農村小學里完成。
因為隨時要搬遷,老基地包括住宅在內的各項設施大多為臨時建筑,標準不高,造價很低。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之后,老基地的景象變得荒蕪破落。
2017年4月9日,周日,與老同學一行沿著當年走過的道路,驅車向301老基地進發,隨著目的地越來越近,遠去的時光仿佛一下子被拉回到眼前。來到老基地,與老同學聊起當年的人和事,望著這個曾經蕩漾著我們歡聲笑語的地方,不得不感嘆物是人非,讓人唏噓不已。如今的老基地已經不是當初的模樣。
當時的301衡陽基地,儼然就是一個小社會。在這里,有機關、有學校、有醫院,有車隊、修配廠,還有球場、大禮堂、幼兒園、商店、糧店、煤店、郵局、招待所、澡堂、職工樂園,甚至還有理發店、縫紉店和冰棒房等,幾乎能夠完全滿足職工及家屬的生活需求。當時娛樂生活較為單調,看一場露天電影,成為那個時代最開心的事情。想起那一長串老電影的片名,難忘的畫面、經典的對白至今記憶猶新。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電視還是稀罕物,從最早的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從小屏幕到18吋大屏幕都經歷了好幾年功夫。每當電視臺有精彩的電視劇播放,在修配廠食堂前坪、四合院等地便會聚集許多職工和家屬、子弟,一臺屏幕并不算大的電視機前,圍坐著一兩百人觀看那是常事。記得當時播放的進口電視連續劇《加里森敢死隊》、《大西洋底來的人》,看得直呼過癮。
最有意思的是,在301單位內部,從職工到子弟,大都會講一種叫“301話”的語言,現在已很難考證這種獨創的話語是如何形成的了。有著獨特韻味的301話,既不像長沙話,也不是當地的衡陽話,與曾經設立過301隊部的邵東、洞口方言似乎也不太搭界,離普通話也好像差了好遠,可以說,是綜合了各地方言之后形成的一種獨特語言。至今,如果是301的老子弟在一起,依然會習慣用301話進行溝通交流。
幾十年過去,每個人都沿著自己的人生軌跡在生活和工作,當年的孩童們也像花兒一樣散落天涯,核二代甚至核三代在各自的行業里創造著屬于自己的那份精彩。
301大隊搬遷至長沙新基地之后,隊容隊貌煥然一新,職工家屬的居住條件也得到明顯改善。隨著時代的發展,可以相信,擁有62年光榮歷史的301大隊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謹以此文向那些為祖國核工業默默奉獻的301隊老前輩們致敬,并向301隊的子弟們獻上一份深深地祝福!
尋訪之路從衡陽市區出發,穿過鐵路橋到黃茶嶺,沿著這條熟悉的老路前往三0一大隊老基地羅金橋。
離市區約6公里處便是我們曾經上過初中的衡陽市湘江二中和上過高中的衡陽市十二中,湘江二中的校門依舊,不過學校早已關停。十二中也變成了“成龍成章實驗學校”,當年我們熟悉的學校模樣已不復存在。
宣傳欄依舊是過去的模樣,最后一期的手書板報字跡仍在,哪位同事所寫已不得而知,讓人不得不感嘆時光荏苒。
使用了35年的大隊辦公樓,見證了三0一的風雨歷程和蹉跎歲月。
這里就是三0一大隊隊部了,當年每次召開大型會議,參會人員都會站在臺階上合影留念。
三0一當年一直是沒有大門的,汽車隊門口這塊牌子便是代表三0一了。
雖然道路走向有了改變,當我們見到這水庫和對面的樓房,便知度過我們人生最美好年華的三0一到了。
隊部辦公樓里當時是沒有洗手間的,要方便就得到百米開外建在水泥路旁的這座簡陋的公共廁所。
當年以年輕找礦員為主要住戶的普查樓,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已陳舊不堪。
走過62年風雨歷程的三0一大隊,如今以全新的面貌坐落在省會長沙中意一路,開啟了新的歷史篇章。